7月28日是第15个“世界肝炎日”。体检中的肝功能指标是不少人评价自己肝部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,许多人以为,“肝功能正常就没有肝病。”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助理朱研提醒,“这个想法是不完全的,对于有乙肝病毒携带或肝炎家族史的人来说涨中宝,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肝部健康。”
\n朱研正在为患者解答肝病的相关问题
\n朱研介绍涨中宝,她近日接诊了一位40多岁的女士,多年体检肝功能均显示正常,但因持续性腹部闷痛、腹胀、尿黄等症状就医,最终被诊断为严重的肝病。
\n医生追溯病史后发现,这位女患者有肝癌家族史,但由于过分信赖肝功能报告而忽视了进一步的检查,导致病情被严重耽误。
\n类似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,为什么看似肝功能正常,却还可能有肝病呢?
\n朱研介绍,肝功能检查本身是指通过抽血检测转氨酶等指标,来判断肝脏是否健康的重要手段,“但与其他检查相比,它又有一定的局限性。”朱研说,特别是对于携带乙肝病毒,或者有肝炎家族史的市民而言,肝功能正常仅代表抽血时肝脏细胞没有发生炎症,没有出现坏死涨中宝,或肝脏已经硬化或肝脏曾有过炎症,但抽血时炎症已经停止了,因此,体检报告上的肝功能正常不能视作肝脏完全正常。
\n那么,平时应如何预防,让自己远离肝病的困扰呢?
\n朱研说,一般而言,当肝病发展到一定阶段,身体还是会发出一些蛛丝马迹,比如,肝病患者会出现“肝掌”,即手部皮肤出现片状充血,或呈红色斑点、斑块,加压后变成苍白色,或者是蜘蛛痣:皮肤上出现一个以红点为中心,向四周发散出许多毛细血管的痣,形似蜘蛛。同时,还可能伴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疲劳、食欲不振、腹胀、尿色深如浓茶、皮肤或眼白发黄等症状。“当出现这些症状时,就应及时就诊。”
\n同时,针对肝病的高危人群,即年龄大于30岁且有肝癌家族史人群;长期生活方式不良人群,如长期食用发霉食物;长时间饮用被蓝绿藻污染的水;吸烟、过量饮酒、长期食用腌制食品等人群,需要定时做好肝脏的定期筛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\n对于预防肝病,朱研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:普通大众,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确保饮食饮水安全,不与他人共用牙刷、剃须刀等个人物品;阻断传播途径,避免不安全的注射和输血行为,采取安全性行为。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;同时,还要定期体检,尤其是高危人群,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。
\n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实习生 陈鑫涨中宝
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